五比五争先|从东海到天山:宁波援疆干部的“双零”答卷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01日 10:47:03 来源:宁波市援疆指挥部
夏日的库车老城,龟兹小巷的彩绘墙前游人如织——几个月前,这里刚刚完成了库车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热斯坦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街区所属的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文旅办干部阿依尼尕尔·艾买尔告诉记者,以往施工中常遇工程款拖欠的问题,而这一次款项结算透明清晰,大家工作起来倍感安心。这得益于宁波市援疆指挥部资金监管审计组组长陈波带队的一次深入联合检查——今年4月,他们敏锐洞察监理合同中“合同签订7日内一次性支付100%”的隐患,积极推动实施“按进度付款”的新机制,从而确保了工程款的及时结算。
而这,只是宁波援疆干部勤廉建设的一个缩影。
01
严管:给每分钱装上“追踪器”
陈波接受采访
回想起刚接手库车项目的一些审计工作时的情形,陈波不禁皱起了眉头:“立项、可研、设计,这些本应环环相扣的步骤,却被三步并作一步走,非常粗糙!”
更有甚者,申请项目时,对方竟大言不惭地说:”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这种“踩着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的态度,也让陈波深感忧虑。
陈波记得,有个某能力提升培训班项目,预算30万元,但实施方案中却只有笼统的费用概算,连最基本的出差标准都没有;还有一个某视频制作项目,10万元补助资金,却连预算组成明细都拿不出。“因为当地缺乏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机构,所以他们的操作方式都比较简单粗暴,容易出现漏洞,我们来了之后就要一一规范。”
陈波决定给这些“毛估估”的项目好好“上一课”。联合监督、审计整改,一项项措施接连落地,同时,他还引入了宁波后方正在使用的“援疆项目全生命周期综合管理平台”,以及浙江省内的“小切口大牵引数字化管理平台”,试图用信息化手段为项目管理装上“追踪器”。
当然,改变并非一蹴而就。面对一些人的抵触情绪,陈波耐心解释:“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是个趋势,也是提升效率、确保资金安全的必要手段。我们要给每一分钱都装上‘追踪器’,让它们花得明明白白。”
02
厚爱:跨越山河的温情守护
在库车市的一角,住着一个命运多舛的家庭。这个家的顶梁柱因一场意外成了植物人,常年卧床不起。妻子为了照顾丈夫,不得不辞去护士的工作,家中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刚踏入初中的校门。生活的重担,让这个家庭喘不过气来。陈波在一次走访慰问中结识了这个家庭,并被他们的坚韧和不易深深打动。“我家里也有一个六年级的孩子,看到他们的处境,实在于心不忍。”陈波自掏腰包拿出1500元钱,默默为这个家庭送去温暖,“这些事情也没和援疆指挥部的领导说过,要不你们就别报道了。”面对记者的采访,陈波略显腼腆。
陈波不仅自己常常带着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前来探望,还与他们聊天谈心,鼓励他们坚定信心、积极面对生活。他说:“我们很多援疆干部都与当地的困难家庭结成对子,物质帮扶只是暂时的,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关怀和支持,和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
陈波与结对户家庭
03
铸魂:家书中的勤廉初心
在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的深夜,陈波独自坐在台灯下,小心翼翼地拆开一封来自宁波的家书。妻子的信里,提及女儿用自己攒下的压岁钱购买了两个新书包,希望陈波能转交给结对帮扶的维吾尔族兄妹。“她总说,爸爸在新疆管着好多钱,这些钱都要用在需要的地方。”
这封被同事们争相传阅的家书,催生了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的“纸短廉长”亲情助廉行动。如今每位援疆干部行李箱里都装着家属亲笔信。三年来,无数封这样的家书,穿越千里荒漠,成为悬挂在每位援疆干部床头的一盏“清风铃”。
“既要干事创业,更要坚守清廉!”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库车市委副书记、教育工委书记杨勇道出宁波援疆铁军的勤廉密码:“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注入创新基因,以‘六干精神’的担当本色树起标杆形象,更以‘当年立项、当年竣工’的宁波速度,在库车大地留下印记。”
援疆干部开展援疆项目联合监督检查
十五载薪火相传,以陈波等为代表的一批又一批援疆人以“零问题”审计守护资金安全,用“零信访”队伍筑牢廉洁防线,让宁波理念化作惠民实绩,把纪律基因融入援疆血脉。
如今,走过库车的大街小巷,问及市民对援疆干部的印象,得到的回答都满怀感激与赞誉:“他们不仅带来了项目和资金,更带来了宁波的智慧和作风,是真正为我们谋福祉的好干部。”
援疆干部开展援疆项目联合监督检查